76岁大伯在废弃十多年的楼顶水箱被人发现!发生了啥?
现场图
疫情期间由于封控在家,绿叶菜一菜难求,有小区居民就惦记上了种菜。
居民们查询各类“种菜大全”,希望利用“菜生菜”的复利效应,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。
不过种菜也要注意安全。这不杭州的一位大伯,疑似因为种菜,差点丢了性命~
现场图
4月17日晚8点多,杭州消防接到报警,上城区小营街道信余里小区,有个大伯掉进屋顶水箱。
消防赶到时,确实看到水箱底有个大伯躺着,一动不动,水箱里几乎没水,但箱底有淤泥。救援人员呼喊大伯,但大伯一直没有反应。
救援人员从社区了解到,这是个废弃了十多年的水箱。救援人员将大伯从水箱救出,送往附近医院抢救。
现场图
大伯为何会在屋顶水箱里?
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信余里是一个老小区,目前正在进行外立面改造。大伯掉进的水箱在7楼屋顶上。从7楼到屋顶有一扇门,平时是开着的。之所以开着,是因为老小区只有一个逃生楼梯,一旦发生火情,居民可以往下逃生,也可以先上到屋顶,再通过屋顶从另一个单元逃下来。
现场图
这就是发现大伯的水箱,箱口在上面,高出屋顶一米多,要爬才能上去。
大伯掉进的这个水箱口约两个平方米大,注满水后,水深约4米。
水箱旁边有几只泡沫箱种了一些韭菜,还有些已经干枯的花草。
现场图
大伯为何来到屋顶上?
据大伯的老伴介绍,大伯76岁,平时喜欢在屋顶上种些花草。17日晚6点多,大伯在家吃完晚饭,洗好碗之后,跟老伴说出去转转。
“他吃完饭都会出去的,有时下楼,有时去屋顶给花草浇点水。昨天(17日)他出去之后,我就在家休息,看看电视。”
20分钟后,大伯还没回家。
“我就找了一圈,没看到人,也去屋顶找了,喊了下没人理,平时他要是在的话,都会应一声的,当时我以为他不在屋顶上。”
大伯老伴以为他出去了,回到家又坐了一会,人还是没回来。“我就给他弟弟打了个电话,一起又找了一圈,人还是没找到,我又给儿子打电话。”
大伯儿子回到家,又到屋顶找了一圈。
“他有一双拖鞋在屋顶那扇门旁边,平时他会穿着拖鞋到屋顶,然后换一双登山鞋上去的,因为爬上去有些滑的,儿子爬上去之后,在水箱上看到一个塑料桶,他就爬上去了,然后看到了老伴,躺在水箱里。”大伯老伴说。
大伯儿子赶紧报警,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今天下午3点左右,大伯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,还没有醒过来。
社区工作人员说,小区屋顶的水箱废弃至少有10多年了,以前水压不够,不能随时打到较高楼层住户家里,只能在水压高的时候先打到屋顶水箱存着。二次供水之后,水压够了,小区的水箱全都停用了。
“屋顶平改坡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,这扇门是逃生通道,我们很少关的,而且居民也不会到屋顶上,都是斜坡。”社区工作人员说,大伯出事之后,社区也马上了解了这个事,后续也会跟进。
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。
小坊提醒
废弃场所设施无人维护容易造成安全隐患。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,都不要随意闯入、使用,以免发生意外。
延伸阅读
上海"乡下人"被封控在独栋小楼 "弹尽粮绝"出门挖野菜
虽然在乡下,一切都慢,但我还是非常盼望早点解封。我想赶紧跨过黄浦江,去看望浦西的亲人。
口述 | 王猪猪
记者 | 王仲昀
我,王猪猪,上海人,乡下人,上海乡下人,住在一个离市中心人民广场50公里开外的浦东乡下小镇上。
在我们这,习惯上管去市区叫“到上海去”。平时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与我无关,近日这一波接一波的疫情倒“与有荣焉”。
很多人提到上海,第一感觉总是现代化大都市。这次疫情,大家也主要关注城里面的情况。但是,上海很大,上海也有很多我们这样的乡下地方,乡下人面对疫情,对待封控,又会做什么呢?
比如我,4月3号那天,我差点就要没吃的,过不去下了。我走出门去,到家门口的田里,挖到了野菜!你们在城里,每天用手机抢菜。在上海的乡下,却用不着。
王猪猪挖野菜,给自己做面条
01 “世外桃源”
“我们”,上海话叫阿拉,浦东话叫我伲。我伲这个乡下小镇,紧挨边就是农田,另一边是个古镇。
其实,我不是一出生就在这里。我从小长在上海城里,工人新村。家里一直有亲戚在乡下,我也喜欢呆在乡下。两年前,因为工作地方的关系,我搬来了现在住的小镇。
平时和热闹的上海比起来,这儿有点“世外桃源”的感觉。拿古镇来说,那些常见的古镇标配,在这儿都有。小桥流水,古色老街,但又没有外面那些热门古镇的商业化。
乡下人爱钓鱼,常常有人闲着,坐在河岸边钓鱼。一坐就是一下午。一年四季,街上还有农民摆摊卖菜,没有中间商赚差价。
王猪猪爱钓鱼的老乡
3月上海出现疫情以来,这里也挺像“世外桃源”。3月28日“鸳鸯封”之前,我伲没听说有感染病例,大家的生活都挺正常,可那会儿市区已经很严峻了。
很多上海城里的烦恼,在我们这都没有,比如一觉醒来,小区又有楼栋阳了,谁谁家又封了,至少目前我和我的乡下邻居们没有遇到。
02 “弹尽粮绝”
不过,上海开始“足不出户”封控管理后,我也不是没遇到过问题。4月初,眼看就要没菜吃了,我才会想到去挖野菜。
人家市里封小区,换了乡下这儿,只能把周围几条公路围起来,所以菜田啊荒地啊河流啊,也都封在一起了。
乡下是独栋,没有小区,这就给了我极大的腾挪空间。
4月3号,我第一次开始外出挖野菜。为何?说来话长。3月28号开始的“鸳鸯封”先封浦东,理论上到4月1日解封。
3月31号晚上,我满怀欣喜满怀期待,等着第二日解封。结果权威消息出来,兜头一盆冷水。当时根据核酸筛查,结果分为四类:同楼有阳性,同小区有阳性,同街道(镇)有阳性,整街道(镇)无阳性,只有第四档才可以解封。很遗憾,我伲小镇恰属第三类,镇上无但镇所辖村里有,于是继续封。
当初,我准备的口粮是按四天算的,略有余额。封控后,其实我的精神状态挺颓废,每天睡很久,让自己少吃点。这样又撑了三天,到了第七天,也就是4月3号的下午,眼瞅着解封遥遥无期,无论如何都不能坐以待毙了!
03 “重要转折”
春风化雨万物滋生,这个季节原该是吃时令野菜的,什么荠菜、韭菜、草头、马兰头、枸杞藤、豌豆尖、香椿芽……我小时候家贫,挑过几年的马兰头,如今时间长了竟忘了,不认得了,一时不敢下手,生怕误食中毒。荠菜已老,豌豆尖是农民种的,有主的,君子慎独,只找到一些草头(学名苜蓿)聊胜于无。
那天下午,闷头坐在河边田埂上,看一簇簇油菜花明晃晃黄澄澄,突然眼前一亮脑袋一拍:咦,这可不是油菜花,这是青菜苔开花了!
是的,我伲这个小镇除了盛产桃子还有青菜。早春的时候,青菜拔节抽穗猛蹿个子,在花未开时掐下,谓之菜尖,吃口极是清香鲜嫩。掐过尖的青菜,农民弃之不用,它们继续生长直至开出一朵朵小黄花摇头晃脑。远望,不熟悉的人便以为是油菜花。
王猪猪挖到的野菜
菜苔开花,已老,但是里头总有一些发育晚的,正好给我捡个漏。感谢这第一次挖野菜的经历,让我分清楚油菜花和菜苔。
挖完野菜,回到家里。一狠心,把冰箱里存货都拿了出来,荤的有鱼丸、虾滑、冻羊肉卷儿,素的有捡来的菜苔、发芽的土豆——把发芽的那面切掉种了盆里,其余的接着吃,中毒事小饿死事大。主食是面条、年糕。这顿先吃饱再说,明天?明天的事明天想。
说来也神奇,本来我持续颓废了几天,直到决定去挖野菜自救,开始振作起来。4月3号那天,除了挖到菜苔,镇上发的物资也到了。后来,旁边老乡又投喂了馅饼。我的精神面貌好了很多。
所以,挖野菜不只是让我填饱肚子这么简单。后面几天,我又陆续去挖过几次。每次回来,先立马吃掉一部分,其余放冰箱。
现在镇上一共送了三批物资,加上老乡送的大菜和小点心,我不用再担心挨饿。
不经历这些,我也不知道自己潜能这么大。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梅花树,最近又生蚜虫了,以前都是叫工人来。这次没人能来帮忙了,我弄来农药,准备自己打。
04 “再识田园”
我在我伲乡下生活了两年,但之前对热闹的古镇更了解。出于对古镇的喜欢,也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推广过,反倒忽视了身边这片田园。其实那天去挖野菜,也说不上多新鲜,确实是很需要了,才想到这么做。
挖野菜前坐在田埂上,除了看到菜苔,我还拍下了田园大片大片的花儿。红的是水蜜桃,白的是翠冠梨。
田园间的翠冠梨花
现在已经是4月,等之后夏天到来,我们这盛产桃子,我以前常跟农民买一些。我不会钓鱼,但是老乡们钓鱼还蛮多的,还有人会去摸螺蛳,摸黄鳝。
虽然在乡下,一切都慢,但我还是非常盼望早点解封。我想赶紧跨过黄浦江,去看望浦西的亲人。后面还要请亲戚朋友,来我伲乡下做客。
之前很多朋友看到我的田园生活,说要来体验。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,我给他们安排上!
延伸阅读
7幢楼中5幢有阳性病例 上海干部进居民微信群被质问
黄浦区“90后”机关干部胡坚,下沉到居民区支援抗疫一线,20多天没回家了。他支援的小区中,7幢楼有5幢有确诊病例,他主动请缨承担起这7幢楼的“片长”工作。
每天,他在没有电梯的楼内跑上跑下地送快递,在160户居民的微信群中回应居民的诉求与疑虑。他每天最放松的时候,是与同在社区抗疫一线的太太视频的那一小会儿。他服务的这些居民还身处逆境,他说,他一定会好好陪着这些居民,陪着他们等来解封的日子。
胡坚
以下是他的讲述:
我是黄浦区委组织部的一名机关干部,一个“90后”。3月13日,我被派到打浦桥街道支援社区抗疫一线。最初,我被安排在一个居民区配合居委干部组织居民进行核酸采样;三天后,被安排到蒙西居民区支援。
蒙西是一个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,居民有3000多人,在市中心中算是规模较大的小区。我到蒙西报到的第三天,就有居民核酸异常的消息传出来了。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让我先回家待命。我在家里待了一天,第二天,也就是3月21日,自己跑回了蒙西。我有点放心不下。蒙西居委会只有8位居委干部,又是老小区,50多幢居民楼绝大部分都没有电梯,一旦实行封控管理,我觉得居委干部会很忙,我也想帮把手。
就在3月21日这天,蒙西居民区实行了封控管理。我和8位居委干部至今已经在这里待了20多天。
居委干部对楼栋的管理与服务是分片区的,有一个片区情况当时最为严重:7幢居民中有5幢出现了确诊病例。当时负责这个片区的居委干部刚做过手术,连说话都有点喘不上气。我看这样不行,主动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请缨:我可以负责服务这个片区的居民。我有做社区工作的经验。我曾在崇明区做过三年“大学生村官”,进入黄浦区政府后又在社区轮岗过一年。
书记答应了。即刻,我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经历。
7个楼栋中有160多户居民,此前他们并没有建立微信群。我借着上门给大家运送物资的机会,以及居民下楼做核酸的机会,给他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。这个微信群成为我与他们沟通的桥梁。
得知自己所在的楼栋与临近的楼栋有确诊病例,居民开始很恐慌。在微信群中,有很多居民质问我,到底什么情况。我尽力将知道的确切信息告知他们。几次沟通下来,大家慢慢平静了一些。我从中体会到:越是非常时期,越要正面回应居民的质疑。当下的情况,向居民讲清楚,大多数居民都能理解与配合。
处在紧张的状态下,居民对生活的细节会格外关注。他们会通过微信群向我反映,我会认真对待他们的每一个反映,对大家多一些理解,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、消除疑虑。
一幢居民楼前有个生活垃圾暂存点,每天垃圾车会开过来,在这里运走生活垃圾。此轮疫情前,这幢楼的居民没啥意见;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。居民说,垃圾车开过来装运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,如果垃圾中有病毒,气体中就可能“带毒”。我理解居民的担忧,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居民区书记。经过协商,垃圾暂存点被移至30米之外的空地上,同时要求开过来的垃圾车尽量是空车,这样装运中会减少气体的产生。
还有一次,有居民在群里发来一段视频,里面是一位消杀人员经过一幢居民楼时,在楼栋门前对周边快速进行了消杀。居民说,这种消杀“太敷衍”了,消杀人员都没进楼,怎么只在门前喷一喷。群内立即有其他居民应和,消杀人员每次很快就完成了楼栋消杀。他们在屋内听着消杀人员的脚步声从这一层到那一层,“很快就过去了,有没有认真消杀过?”
我并不太清楚消杀的情况。我对居民说,给我点时间,我来了解一下。
我找到这位消杀人员,拿出视频询问他。他向我解释,按照防疫规定,他要对自己经过的每处地方都进行消杀。他是没有确诊病例的楼栋的消杀人员,视频中,他刚好经过了有确诊病例的楼栋,他按照规定对自己经过区域进行了消杀。另一个居民反映的消杀过程太快的问题,他也做了解释:消杀都是按照防疫规定进行的,肯定消杀到位了。为彻底打消居民的疑虑,第二天,我穿上大白服,跟在消杀人员后面拍摄了一段消杀的视频。我将专业解释与视频发到微信群给居民看,大部分居民都消除了疑虑。
居民封控这么多天,需要大量生活物资。因为走进5幢有确诊病例的楼栋,需要穿“大白服”,所以配送快递的工作,我都尽量自己来。
我在群内对居民说,大家不要着急,你们的快递,我当天肯定配送到;如果谁有着急的快递,比如药物,你们在群里@我,我第一时间进行配送。
7幢楼都是七层高,没有电梯,我每幢楼一天至少上下跑两次。每天晚上,我配送完快递,我会在群里说一下:今天7幢楼底货架上的物品均已送货上门,如果遗漏请尽快告诉我,一会我就要脱掉“大白服”了。等上半小时,如果群内没人发声,我才去脱掉“大白服”。居民说,我每天说的这句话好像睡前晚安一样。
胡坚为居民送快递
说句心里话,给160多户居民送快递真是蛮累的,我平时有健身的习惯,感觉还算能吃得消。当看到这些居民都能安心宅家、足不出户,再累我也很欣慰。
街道为蒙西小区统一配送过三次物资,前两次都是我自己配送的。从一睁眼就开始送,一直送到晚上。13日是第三次配送物资了。本来,我还想自己送。但我们的居民特别好。两幢没有确诊病例的楼栋居民主动要求帮助我配送。13日上海下暴雨,我也担心物资配送太慢,会被雨淋到。于是就同意让他们帮忙。
好几个居民报名做志愿者,我挑选了两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,发给他们“大白服”,给他们做了防护培训。在他们的帮助下,我们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配送。
居民们在群中纷纷给两位志愿者点赞,表示感谢。我看了很开心:尽管我们这片楼依旧身处逆境,但通过这么多天的相处,居民们更加团结了。有了这鼓劲儿,我相信我们很快会走出逆境的。
居民门上贴的小纸盒
我的太太是一位杨浦区的居委干部,发生疫情以来,她也一直在社区抗疫一线服务居民。20多天,我们没见过,每天尽量能抽出时间视频一下。我们都觉得,年轻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应该站出来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我们每天身体很累,但内心都有一种很充实的感觉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北京推出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18条措施
2022-04-22 18:03 - 英法院批准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,外交部:让人看清美国政府伪善面目
2022-04-21 18:08 - 刘桂平任天津市委常委
2022-04-21 00:01 - 《暗黑4》或即将测试!PS4|5测试版已在PS数据库出现
2022-07-28 18:01 - 上海:36家市级医院门诊量增长103% 急诊量增长65%
2022-04-24 12:08 - 乌南部,他的雕像重新竖起→
2022-04-20 06:05
推荐阅读